类别:B
签发人:张卫东
宝水函〔2024〕99号
边剑锋委员:
您在宝鸡市十三届政协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渭河流域旅游产业带的提案》(第39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您的提案站位高、视野宽,高屋建瓴,任务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内容涉及水利行业和文化旅游行业两大板块,我们深受启发。在此,非常感谢您对宝鸡水利事业的支持和关注。
宝鸡市区段自2000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渭河生态治理建设,建成渭河公园、上马营生态园等,开启了全省渭河治理之先河,给渭河治理探索了宝贵的经验。2011年全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号召启动渭河全线综合整治工程,至2016年已完成加高培厚、硬化绿化堤防工程154公里,建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桥21座,完成投资39.5亿元;从 2016年又开始实施渭河生态区建设,建成了“千渭之会”、“在水一方”、“霸渭文化生态园”等一批生态景观工程。2017年渭河被评为全国“最美家乡河”。经过近20多年持续治理,建成了干、支流“一闸、六坝”七片人工水面(渭河4片、金陵河2片、清姜河1片),蓄水面积约400万平方米,渭河干流回水长度约8公里;建成了五处渭河滩地公园面积共约300万平方米;建成8座(包括渭河人行索桥、廊桥、清姜河、拦河闸工作桥及支流入渭口四座)人行景观桥梁,方便了市民出行;栽植一河两岸景观林带60公里,两岸无障碍休闲步道30余公里;建成太阳市、月亮湾、水云泊等亲水平台,解决了市民亲水乐水需求。先后涌现出来一批网红打卡地,如:植物园大桥、联盟大桥等景点;同时,实施了一批滩区治理工程,已基本实现市区段滩区治理全覆盖,市区段渭河已初步呈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水天一色、鸟语花香”的生态画卷。
但市区段渭河堤防因害而设,建设年代较早,工程老化失修、坡面破损、防汛道路不畅等问题给城市防洪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现有的宝鸡市渭河堤防存在的诸多问题,难以承载宝鸡市新时代发展格局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2023年7月宝鸡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宝鸡渭河市区段堤防加固工程,两岸堤防治理长度约为70.92公里,堤顶宽度达到12.5米,分为4米宽人行步道和6米宽自行车道,工程总投资12.4亿元。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宝鸡市区段治理标准低,防汛道路不畅通,绿化标准低等问题,建立堤顶道路慢行系统,给广大市民出行休闲提供便利场地,该项目计划工期三年,建成后可满足骑行者和马拉松爱好者的需求,为我市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提供最佳场地。实现“堤固、路通、水清”的人水和谐治理目标。
您提出的关于渭河流域文化挖掘与传承的有关建议,在《黄河保护法》及《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中“关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也有明确要求。我们将参照您的建议结合相关法规与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积极对接,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借鉴、吸收您的建议,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各方协作、系统推进,绘制最美渭河蓝图,把渭河沿岸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名片。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宝鸡市水利局
2024年6月25日
(联系人:杨文娟 电话:0917-3261438)